您当前的位置:

确保秋粮丰收 河南在行动

确保秋粮丰收 河南在行动

来源: 责任编辑: 发布时间:
打印

□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 刘婷婷 实习生 刘琪雯

  当前,河南秋作物已进入生长发育关键期,大豆处在苗期生长阶段,玉米普遍进入孕穗期,既是产量形成的基础期,也是抵御自然灾害的敏感期。

  7月16日,省政府召开重点地市秋作物生产视频调度会,聚焦当前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,深入分析秋作物生长态势,全面部署田间管理与防灾减灾工作。

  据气象部门监测,近期我省天气复杂多变,7月15日7时至17时,大部出现37℃以上高温天气,局部达40℃到44℃,其中111个县(市、区)共481站气温超40℃。

  此外,7月15日至17日西部、南部和东部出现强对流天气,20日前高温闷热天气持续,且未来高温持续时间长、高湿特征明显,干旱、花期高温热害、农田渍涝及病虫害等风险需重点防范。

  抓田管 守好秋粮生长关键期

  秋粮一天不收获,管理一天不放松。各地严格落实“种子落地、管字上马”要求,针对不同作物生长阶段精准施策。

  在田间管理方面,各地组建专家指导组下沉一线,包县包乡包村开展技术服务。郑州市成立8个市级专家指导组,完成中耕65.54万亩、追肥89.37万亩、浇水155.86万亩,确保玉米、大豆等作物苗齐苗匀;开封市集成推广导航播种、单粒精量播种等技术,追肥257.15万亩次、化除315.7万亩次,全力保苗稳健生长;洛阳市4个秋粮专家指导组深入田间,推动查苗补种2.38万亩、中耕84.6万亩,促进苗情转化升级。

  针对高温、干旱等不利天气,各地科学调度水源,加强灌溉保障。漯河市清洗维修机井和设备1854眼,投入灌溉设备4.4万余台套,全力抗旱保苗;周口市排查检修机井20.9万眼,修复2.16万眼,连通沟渠1.8万公里,构建起坚实的灌排体系;信阳市发挥1115座大中型水库、4.83万眼机井作用,储备农用水泵9.9万余台,确保旱能浇、涝能排。

  提单产 筑牢丰产增效支撑点

  提升单产是秋粮生产的核心抓手,各地以高产示范区为引领,推动“五良”融合,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。

  在示范区建设上,各地将任务细化到地块、落实到主体。郑州市建设玉米高产示范区20万亩、大豆高产示范区1万亩,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28.83万亩;商丘市打造210万亩玉米、9万亩大豆高产示范区,玉米种植密度普遍达5000—5500株/亩;濮阳市建设104万亩玉米、3万亩大豆、5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,明确市县责任人,组建专家团队包片指导,带动2000个新型经营主体落实关键技术。

  在技术推广上,密植滴灌、水肥一体化等精准技术成为“主力军”。焦作市玉米导航播种面积103万亩,种肥异位同播面积175.86万亩,种植密度达4500—5000株/亩;鹤壁市浚县、淇县落实滴灌面积超26万亩,推广密植精准滴灌技术;周口市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103.03万亩,其中密植滴灌66.04万亩,单产提升项目成效显著。

  在品种优化上,各地大面积推广耐密、高产、抗逆品种。玉米重点推广郑单958、秋乐368、MY73等紧凑耐密品种,大豆主推圣豆101、郑1307、中黄301等高产品种,水稻则以新稻、新丰等优质品种为主,良种覆盖率大幅提升,为单产提升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防灾害 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

 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,自然灾害多发频发,各地牢固树立“防灾就是增产、减损就是增粮”理念,全方位筑牢防灾减灾防线。

  在监测预警方面,各地加强与气象、水利、应急等部门联动,加密雨情、墒情、苗情、灾情监测。郑州市发布气象预警10期,开展人工降雨2次;安阳市发布预警信息5期,防治病虫害135万亩次;三门峡市发布各类预警信息1000余条次,为科学防灾提供及时指引。

  在应急准备方面,各地组建专业应急队伍,备足物资设备。鹤壁市成立16个技术指导组、约500人的防汛应急队伍,预置工程机械等物资;驻马店市组建10个专家技术指导组,完善抗旱排涝预案;信阳市储备节水灌溉机械4091台,大中型水库储水量充足,保障抗旱用水。

  在工程保障方面,各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沟渠整治。信阳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2.34万亩,占基本农田82%;濮阳市整治疏通农村沟渠5346公里,修复农田设施2065处;周口市连通沟渠1.8万公里,构建起高效灌排体系,提升抗灾能力。

  强责任 凝聚齐抓共管合力

  秋粮生产事关粮食安全大局,各地层层压实责任,形成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

 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,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调研指导。新乡市委、市政府多次在常委会、常务会部署秋粮生产,市县主要领导赴田间指导管理;焦作市将秋粮生产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台账,定期调度进展;商丘市成立10个由处级干部带队的指导组,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服务300多场次。

  部门协同发力,强化服务保障。农业农村部门成立专家指导组,开展技术培训、现场指导;气象部门精准预报预警,提供气象服务;水利部门加强水源调度,保障灌溉用水;财政部门落实项目资金,支持单产提升和防灾减灾,形成工作合力。

  下一步,全省将继续狠抓责任落实,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,深化部门合作,紧盯秋粮生长关键期,全力以赴抓好田间管理、技术推广和防灾减灾,确保秋粮丰产丰收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河南贡献。

相关文件:

    【下载DOC】 【关闭窗口】
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    相关信息

      政务微信
      政务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