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当前发生情况
受天气、田间管理、菌源及栽培等多种因素影响,当前全市小麦多种病虫害发生。4月3-4日全市植保技术人员调查统计,当前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310万亩,发生面积较上年同期减少15%;防治面积353万亩次,较上年同期减少19%。其中:
麦蜘蛛发生91.26万亩,较上年同期增加1%,平均虫量19.53头/市尺单行(低于去年同期的29.8头),开展防治99.1万亩次,较上年同期减少31.8%;
蚜虫发生34.7万亩,较上年同期减少26.5%,平均9.96头/百株(与去年同期9.7头相当),开展防治47.9万亩次,较上年同期增加11.92%;
纹枯病发生138.31万亩,较上年同期减少28.7%,平均病株率16.38%(低于去年同期的19%),开展防治148.6万亩次,较上年同期减少30.95%;
茎基腐病发生27.07万亩,较上年同期增加18.7%,平均病株率4.4%(高于去年同期的3.5%),开展防治36.8万亩次,较上年同期增加52.38%;
其他病虫害当前点片或零星发生,白粉病发生2.53万亩,防治2.92万亩次;根腐病发生4.6万亩,防治7万亩次。
二、未来趋势展望
当前我市小麦病虫害总体轻于去年及常年,小麦生长持续向好。结合小麦品种、近期周边菌源及天气形势,预计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病较轻。下一阶段对小麦生产安全威胁最大的是以小麦赤霉病、穗蚜等为主的重大病虫危害。
小麦条锈病属于外来菌源,在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,外来菌源量和春季降雨是大流行的关键。目前在湖北及我省周边省份已经发现条锈病,但从国家农业农村部流调大数据来看,甘肃、四川等地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病晚、发病面积较少,菌源基数较低,预计小麦条锈病今年在我市流行风险较低。
小麦赤霉病是小麦重大流行性病害,可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,不但严重影响产量,而且还影响质量。我市赤霉病病源本地普遍,小麦抽穗-扬花期一旦遇有连阴雨天气,流行风险大,要及时发动群众开展预防。
1、现阶段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普遍较差。2023年,我市种植的小麦主要品种如百农4199(100万亩)、郑麦379(35万亩)、郑麦1860(35万亩)、新麦26(32万亩)、存麦12(15万亩)等,其中百农4199,高感叶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,中感纹枯病,对条锈病抗性一般;郑麦379,对条锈病抗性一般,高感叶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、纹枯病;郑麦1860,高感纹枯病、赤霉病和白粉病,高抗叶锈病,中抗条锈病,抗病性表现相对较好。周麦、开麦系列等其他品种,绝大多数为感病或易感品种,高抗品种几乎没有,一旦条件适宜,容易造成大面积流行。
2、市气象台预报4月中下旬我市有3次降雨过程(分别为4月11日-13日、18日-20日、24日-26日),与赤霉病病菌发育进度及我市小麦抽穗-扬花期高度吻合,有利于小麦赤霉病浸染危害,流行风险明显增加。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小麦重大病虫防控形势严峻,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,坚决克服侥幸心理,加强监测,密切关注小麦扬花期天气预报,及早制定预案,抓紧做好防治各项准备,一旦有连阴雨天气,要全面做好大面积预防,确保我市小麦生产安全。
供稿:开封市植保植检站